网络实验室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账户
查看: 765|回复: 0

分析:RSS和RSS阅读器并未灭亡

[复制链接]
业界达人 发表于 2010-9-14 13:54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<STRONG>腾讯科技讯</STRONG>(Kathy)北京时间9月15日消息,据国外媒体报道,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像Twitter 和Facebook这样的网站“消灭了RSS阅读器”,而知名科技博客GigaOM的作者马修&#183;英格兰(Mathew Ingram)对此发表了不同看法。他的文章如下: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我在成为活跃的Twitter用户之后,使用RSS阅读器的时候也减少了,但是我认为两者的功能是不同的,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叠。我现在既使用Twitter,也使用RSS阅读器,而且很可能将来也会继续保持两者并用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RSS是没有死,只是在不断演化中。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<STRONG>“RSS死了”吗?</STRONG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“RSS死了”的说法源于上周的新闻:互联网媒体集团IAC/InterActive Corp决定关闭旗下的Bloglines服务。Bloglines是最早的独立RSS阅读器之一,但Bloglines的消失意味着RSS本身的灭亡,或者RSS阅读器的没落吗?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指出,IAC/InterActive Corp在收购Bloglines之后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它,没有在这项服务上投入精力。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另外有人称,谷歌阅读器的访问量与去年相比也下降了约27%。(谷歌已公开表示,谷歌阅读器的用户数量在持续增长。)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数字代表的仅仅是网站访问量,而不包括通过诸如Reeder这样的移动应用服务, 或者像Feedly这样的服务使用阅读器的情况,而我认为使用这些服务的用户正在增长。可以说,外部应用程序和服务是谷歌阅读器的必需品,因为网站本身可能不够“用户友好”。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另外值得一提的是RSS阅读器和RSS本身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。即使Bloglines或谷歌阅读器的使用量正在下降,RSS内容聚合协议本身仍然是实时发布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并且与Twitter、Facebook以及其他社交平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所以很多人仍然是通过RSS获得新闻,无论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。此外, RSS阅读器就像吸引“极客”(geek)的很多其他工具一样,本来就没有希望过要成为彻底的主流服务。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<STRONG>重新启动RSS</STRONG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RSS技术发明人戴夫&#183;维纳(Dave Winer) 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如何重新启动RSS,以及为什么RSS阅读器没有像很多人希望的那样以主流方法运作。他说最大的原因是阅读器不够真正地实时,没有给人们提供最新消息,而Twitter之所以更受欢迎则是因为它的实时性,所以RSS阅读器必须采用 “新闻河”的方法(“river of news” approach),他已经对这个方法进行了一些实验。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虽然我尊重戴夫的意见,但我觉得其实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进行。虽然Twitter可能更具实时性,并提供了一种以“如果这个消息很重要,它就会找到我”为原则的消费新闻方式,但寻求Twitter之外的新闻来源仍然是有益的。事实上,我阅读和保存过的许多推讯中的链接最后都是来自RSS 自身(人们从博客发布到Twitter上)或是来自某人的RSS阅读器。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<STRONG>存和流</STRONG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如果这些人不使用阅读器,也不贴出链接,那Twitter上可能就会少了很多有趣的内容。在这个意义上说,网络确实是一个再分配机制,而不是一个内容创造系统: 它需要各种来源的投入,而RSS阅读器就是其中之一。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">实时vs.非实时的论战让我想起罗宾&#183;斯隆(Robin Sloan,有线电视公司Current Media的前高管,现在为Twitter工作)提到的“存和流”的概念:有时我们想要站在信息的河流之中,让河水流过我们,有时我们则需要站在河边,领悟这样做的意义,两者都是宝贵而必要的。</P>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账户

本版积分规则

黑屋|存档|手机|网络实验室 本站服务器由美国合租以及IDCLayer国际数据提供!!!

GMT+8, 2024-5-6 02:00 , Processed in 0.146550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